肖仰华教授受邀出席复旦管理大视野并作主题演讲

本文转发自复旦管院

今年年初,DeepSeek的问世再次引爆人工智能热潮,也让杭州又一次走到时代的聚光灯下。杭州的创新启示是什么?如何促进政策环境、产业生态、创业支持及文化基因的多重优势协同发力?329日,复旦管理大视野走进杭州,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教授受邀出席,并分享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观点

一、从“万事知”到“思考者”AI大模型正实现“超能力”进化

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肖仰华:

在过去两年中,大模型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重大突破。首先是ChatGPT的诞生,它让机器具备了生成文字、图像等多模态内容的能力,成就了人类的内容爆发。紧接着是DeepSeek的问世,其R1版本实现了人类反思性的理性思维,使机器能够进行深度思考,这预示着大量强思维、强逻辑的专业工作可能会被AI替代,可以说DeepSeek成就了人类的思想爆发。

这些进展背后,大模型实际上是在复现人类的三种能力。首先是知性能力,即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,就像人类追求博学一样。其次是感性能力,例如GPT-4O能够理解人类的语音、语气、语调背后的情感诉求,实现与人类的情感共鸣。最后是理性能力,如O1R1以及传说中的GPT5,它们正在努力实现人类的强思维和强逻辑能力。

未来的大模型发展,需要像培养人类智者一样,同步发展理性和知性能力。一方面,要准备大量语料来训练大模型的知识储备;另一方面,要让它们学会合理使用知识,这种知识的使用能力正是理性能力的体现。换言之,知性仍然是理性发展的基础,没有知识,后续的应用能力无从谈起。

但大模型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,否则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会非常有限。人类智能不仅包含知识,还涉及认知维度,即理性能力。如今,大模型的发展趋势已经从预训练阶段的知识积累,转向后训练阶段的理性能力发展,即如何激发大模型使用知识的能力。

只有让大模型具备强大的理性能力,才能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。大模型的理性能力可以分为机械思维和反思性思维。机械思维是一种直觉式的、无须深思熟虑的思维方式,而反思性思维是有目的、有条理、主动的、推理式的、判断性的思维方式,这才是人类思维的本质。

模型的发展不仅会提升人类的思维效率和规模,还可能会改变人类的沟通机制。AI的思维方式是透明化的,这与人类隐性的思维方式不同。如果人类过度依赖AI的思维方式,可能会导致认知上的依赖。因此,我们需要警惕AI的过度思考对人类思维的影响,避免陷入自我怀疑的陷阱。

未来,人类需要重塑内在的强大心理,以应对AI带来的挑战。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,我们需要发展自己的心理素质,让每个人都能够独立思考、具有创造力,并保持人性的光辉。最终,人类将成为智能机器的“牧羊人”,驾驭AI技术,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。

近日,肖仰华教授所著的新书《大模型浪潮  从ChatGPTDeepSeek已经出版。新书剖析了大模型发展背后的技术本质、产业脉络及社会影响,让我们一起紧跟大模型浪潮,在激荡中前行,在变革中思索。



友情链接
联系我们
地址: 中国 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复旦大学江湾校区2号交叉学科楼
邮编: 200438
电话: +86-21-31242153
传真: +86-21-31242153
E-mail: dataology@fudan.edu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