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实行“开放、联合、流动、竞争”的运行机制,努力建立多学科合作方式,联合兄弟院校科研力量,探索与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的联动机制。
“开放”:面向实验室之外的科学家设立开放课题,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,鼓励实验室内外科学家联合申请项目,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,加强各领域合作。
“联合”:i)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合作开展在网络空间安全、网络舆情分析、密码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;ii)与其他兄弟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,建立互动机制,共同开展数据技术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,通过开放课题和联合申请国家课题的方式开展合作交流;iii)鼓励校企合作,联合技术攻关,鼓励科研成果转化,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。
“流动”:研究人员采用PI(Principal Investigator)制。短期研究人员每年在实验室工作时间在三个月以内,中期人员在一年以内,长期人员在一年以上。
“竞争”:在激励机制方面将考虑如下因素:
(1)固定人员每2年考核一次,流动人员在研究末期考核一次。考核内容应包括科学研究、教学和社会服务三方面。
(2) 在推荐国家、省部级优秀中青年科学家时,与考核结果紧密结合。
(3) 岗位津贴不与职称挂钩,而应与考核结果相对应,在同等条件下,应向青年学者倾斜。
(4) 对承担国家重点、重大项目的负责人,要配备专门的助手。
(5) 争取社会资金,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和青年学者专项经费,努力改善实验室人员生活条件。